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医虚是什么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医虚是什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经常见中医,讲的阴阳虚,脾胃虚,究竟虚在哪里?
虚在不是定量化,没有量化,一定没有实证,这就是自然规律和科学定义。你能告诉大家阴阳有定量化吗?荒诞的思维一定会产生荒谬的理论。今天就拿脾胃虚来说话,脾胃虚是中医对症状的判断,症状是什么,是疾病灶本身所反射到外部可以直观的一种表现。所以症和病是两种本质上有区别的概念。特定的落后时代造就了无知愚昧的传统中医,由于落后中医对内在的病灶毫无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。只好通过症状表现笼统盲目的判断,中医并不知道一种症状会是几种,十几种,几百种疾病的共性。脾胃虚的症状是气短乏力,头晕,便溏泻,容易出血且血色淡,面色脏白。好了,看看这样症状会有多少种疾病,心肺疾病,神经系统疾病,骨科疾病,消化系统疾病,血液系统疾病,肾脏系统疾病,我敢说不下几百种疾病。中医怎么判断,拿什么技术手段分析,判断分析不准又怎么可能达到有效性治疗,病不同药亦不同这是医学常识。扩张性心肌病可气短乏力,颈椎病可产生头晕,直肠息肉(癌)可造成大便塘泻,肛裂胃溃疡血小板减少有容易出血,肾盂肾炎,尿毒症都可导致面部脏白。看到了吧,这些都和脾胃虚的症状相同。中医会治吗,恐怕从什么地方入手都不知道。所以在我看任何虚归根结底就是中医虚。虚在陈旧落后含有糟粕的文化上,虚在笼统盲目甚至是错误的判断上,虚在脱离实际的无效治疗上,虚在歪理邪说所谓理论上。
中医之阴阳和合即是生命,人体之五脏六腑皆有阴阳。所谓阴阳虚,即是体虚,体者为阴,阳虚乃阴损及阳。阴虚乃一切有形之物都可能虚。所以阴虚并非只是水少,更应该是组成人体的蛋白质缺乏。所以阴虚患者补水只是解一下时急,长期补水必定 成阳虚。因为水多火必熄。所以阴虚最应该补的是蛋白质,也只有血红蛋白才能与氧气结合而输送到各部位,有了氧气能量才能释放,这才能有阳的表现。也就是阴阳互济。哈哈,脾胃虚弱无非就是对蛋白质的吸收功能不足呗。
中医讲虚不受补是什么意思呢?
虚证的人吃了补益类的中药或者药食同源品之后,不仅虚的症状没缓解,反而会出现上火、气滞、腹满胀气等不良反应。这就是中医上说的“虚不受补”,也指因脾胃虚弱、体质差异等因素导致补益药不能被吸收。
分析原因
1、辨证不当
临床中,虚多与痰浊、瘀血、食积等实邪相夹,尤其是久病、慢性病人群,若对虚实夹杂之证,采取纯补方法,则会导致邪实内闭。如病后初愈就滥用补虚药,则会使病邪留滞,更难病愈,也会使补药壅滞无法吸收而碍脾的运行。
2、脾胃湿热或虚弱
湿热之邪,其性重浊粘腻,补时应先去湿去热,若一味使用滋腻之药进行补益,会导致补益药积于中焦,阻碍脾胃气机升降,加重湿热壅滞,致使脾胃更虚。
补虚品,多滋腻,易阻碍气机,脾胃虚弱者,升降运化功能失常,蛮补的话,会加重脾胃的负担,出现纳差、脘腹胀满、腹泻等脾胃受纳失常的症状。
3、补法不当
补益之品,更适用于中老年人、慢性病、久病及体质偏虚弱之人,若是身体较为强健、青少年等不虚之人滥服滥补人参、阿胶等补益药,会使火气亢盛,甚至是消化不良。
临床,我们要避免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!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中医虚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医虚是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